關於甘泉寺
進入觀音區後沿著中山路直騎,會看到一個大型銅雕。這座銅雕上寫著福龍山的字樣以及觀音大士的雕刻。這就是甘泉寺背後的銅雕牆壁。據說這個銅雕耗資了兩千萬元。偌大顯眼的銅雕牆壁彷彿迎接著從四面八方而來的信者們,接引他們來到這有著不可思議傳說的地方。
基本上,甘泉寺的由來和觀音區的區名有很大的關聯。其實原本甘泉寺叫做石觀音寺,是由於清朝時住在本地的人在渡河時撿到一塊石頭,這石頭說也奇怪,橫看豎看怎麼看都像是觀音菩薩的樣子,路邊撿到一尊神可以說是非同小可的事情,因此就把這個石觀音請回家祭拜。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,左鄰右舍也都紛紛來朝聖這尊石頭觀音。由於來朝聖的人越來越多,因此漸漸有人建議蓋一座廟祭祀這尊石觀音。這座寺廟於是被催生,當時稱作「福龍山觀音寺」,又被稱作石觀音寺。
後來在西元1886年(光緒12年),這座廟重新整修。整修後的隔年在附近發現了泉水。村裡的病人只要喝了這泉水的水,疾病就會痊癒。這水被視為神蹟,也因此居民在泉水處建了一座甘泉亭,而這座石觀音寺也被改稱作甘泉寺。
甘泉寺從建廟以來經過多次整修,最近的一次是在1989年,才整建成如今的樣貌。可以看到甘泉寺的屋頂採燕尾脊模式,脊上有各種泥塑剪黏的脊飾。最頂端的脊柱中央有著福祿壽三仙,兩旁有龍,合稱為雙龍迎三仙。
走近甘泉寺,可以看到在正門口兩側的石獅子。如傳統男左女右的形式,公獅子外相,腳下是錢幣,而母獅子腳下則是小獅子,象徵母性的光輝。
門口的龍柱工藝精巧,鏤空部位繁多,是晚期龍柱「內枝外葉」的作法。可以推測這龍柱應是後來幾次的修建時製作的。
兩側的牆堵雕刻也細緻,一般來說,牆堵由上到下可分為頂堵、身堵、腰堵、裙堵、櫃台腳五部分,主要是以身堵及裙堵為雕刻裝飾重點,然而甘泉寺兩側的牆堵從頂堵到裙堵都有精細的雕刻,而主題則如同傳統廟宇的習慣,左龍右虎,有入龍門、出虎口的意義。
進入甘泉寺,便可以看到一個大石頭做成的香爐。香爐上刻著「甘泉寺」「天石歸宗」的字樣,隔著石頭香爐遙望石觀音,彷彿可以感受到這石觀音所帶來的神蹟及啟示。
由於甘泉水的傳說,所以廟內還有提供甘露葫蘆瓶。拜拜擲筊後,若得聖筊便可拿這個葫蘆瓶到寺旁的甘泉亭取泉水。費用則採自由結緣的方式。不過旁邊的募款箱裡似乎都是紅紅的紙鈔,想必為了求得平安,大家也不會太吝惜這一點錢吧。
出甘泉寺後右轉,就可以看到甘泉井的牌子。走過牌子經過小巷,便可以看到傳說中治百病甘泉水的所在,甘泉亭。甘泉亭後方就是當初發現泉水的甘泉井。然而現在被用鐵門保護起來,若要以甘露瓶取甘泉水,只能從亭中觀音像手中甘露瓶流出的水接取。
甘泉寺雖然不大,然而卻是個充滿傳說色彩的廟宇。若有空,可以到這個位於觀音區的甘泉寺,欣賞這所費不貲的巨幅銅雕,遙想這石觀音的傳奇故事,並帶走一些這百病皆除的甘露泉水。
《甘泉寺》
地點:328桃園市觀音區甘泉街1號
電話:(03) 473-2622
開放時間:全年無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