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台灣-桃園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關於武德殿

「數百年,戰袂煞,我輩武德。千萬人,拚袂退,勇者無敵。」----閃靈樂團,暮沉武德殿

-------------

武德殿,是日治時期於各地建立,推廣日本武道的建築,也是提供警察及年輕學子練習柔道、劍道的場所。所謂的武德,是指「正義、廉恥、勇武、禮節、禮讓」。在日治時期的台灣,曾有多達70座以上的武德殿。由於武德殿作為一個推廣武道的中心,因此在日治時期有重要的政治功能,甚至在國民政府來台後,也常作為官方機關、警察機關的重要據點。例如南投的武德殿,就是霧社事件時,日本的剿番本部,二二八事件時,則是台灣民兵的指揮本部。閃靈樂團的暮沉武德殿,約略的描寫了當時的情景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齋明寺

在大溪,除了無人不知的大溪老街之外,還有一座歷時百年的寺廟,隔著大漢溪,靜靜的注視對面的老街區。這座古寺,就是齋明寺。

齋明寺(16).JPG

齋明寺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約西元1850年(清朝道光30年),當時在桃園的農民李阿甲,皈依佛教後,遠渡中國南海的普陀山法雨寺出家。普陀山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重要地點之一,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外約100海哩處,是舟山群島的其中一個島嶼。相傳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,與文殊菩薩道場五台山,普賢菩薩道場峨嵋山,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。而其中普陀山更是唯一一座在海上的山,被稱作「海天佛國」。而到了普陀山法雨寺出家的李阿甲,法號叫做性悅,並從普陀山請回了觀音菩薩的神像祭拜,這就是齋明寺的起源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回善寺

談到台灣的寺廟,心中第一個浮現的印象便是人聲鼎沸,煙霧繚繞。廟頂剪黏、泥塑等脊飾爭奇鬥豔,廟門口龍柱、石獅等雕刻活靈活現。走入廟殿,大小神祇一字排開,信徒手拿好幾炷香,依照參拜路線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上香。誠心祭拜後許願擲筊,求取籤詩。最後坐在人潮往來雜沓的廟前廣場,吃點廟口的小吃,結束這整套的參拜行程。然而,在楊梅的路邊,有著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古寺,與我們腦海中對於寺廟的印象極為不同,那就是回善寺。

回善寺(1).JPG

回善寺坐落於楊梅區的環東路上。原名叫做麟鳳宮,是因為坐落於鳳凰山和麒麟山腳下。鳳凰山指的就是如今店子湖台地,這個台地被老坑溪切割成東西兩半,東半部被當地人叫做鳳凰山。而麒麟山,則是一個小丘陵,目前在地圖上已經不知所蹤。另外,當初二重溪恰好從回善寺旁流過,但如今的二重溪在地圖上卻硬生生斷成兩截,寺旁已沒有過去那般溪水淙淙的景象了。但若翻閱1900年日治時期的街庄圖,可以發現回善寺的確是坐落於當時的二重溪庄內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白沙岬燈塔

白沙岬燈塔,是目前台灣第二高的燈塔(最高的是鵝鑾鼻燈塔),過去也曾是台灣最西邊的燈塔(現在最西邊的燈塔已經變成台中港的燈塔)。從地圖上來看,可以看到台灣西北的海岸線硬生生的在桃園觀音向外凸出一塊。由於此地是基隆、淡水南行的船隻必經之路,因此這向外凸出的海岸線常會造成船隻擱淺。因此,在西元1901年(明治34年)興建了這座白沙岬燈塔,至今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,也是目前保存的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。

白沙岬燈塔(10).jpg

白沙岬燈塔(3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甘泉寺

進入觀音區後沿著中山路直騎,會看到一個大型銅雕。這座銅雕上寫著福龍山的字樣以及觀音大士的雕刻。這就是甘泉寺背後的銅雕牆壁。據說這個銅雕耗資了兩千萬元。偌大顯眼的銅雕牆壁彷彿迎接著從四面八方而來的信者們,接引他們來到這有著不可思議傳說的地方。

甘泉寺(1).JPG

基本上,甘泉寺的由來和觀音區的區名有很大的關聯。其實原本甘泉寺叫做石觀音寺,是由於清朝時住在本地的人在渡河時撿到一塊石頭,這石頭說也奇怪,橫看豎看怎麼看都像是觀音菩薩的樣子,路邊撿到一尊神可以說是非同小可的事情,因此就把這個石觀音請回家祭拜。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,左鄰右舍也都紛紛來朝聖這尊石頭觀音。由於來朝聖的人越來越多,因此漸漸有人建議蓋一座廟祭祀這尊石觀音。這座寺廟於是被催生,當時稱作「福龍山觀音寺」,又被稱作石觀音寺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三坑老街

說到三坑的發展,就要從清朝的時候中國人民大量渡海來台開始說起。由於地理環境的便利,因此渡海到台灣的人以福建的泉州、漳州還有同安人最多(現稱閩南人),而第二名的就是來自於廣東的粵籍人(現在的客家人)。而桃園,在當時則是閩人與粵人都有。人不親土親,從相同地方來的人民自然會居住在一起,久而久之,也就形成了桃園南粵北閩的族群分布。也因此,南桃園的許多地名都和客家人有關係。

在客家文化中,河流流過的地方多以河溪坑壢來稱呼。水流大而穩定者叫做河,其次稱為溪,再小者稱為坑,最小者稱為壢。而從地圖上可以看到,三坑這個聚落位於大漢溪旁邊,過去曾有三條小小的溪流:蔗蔀坑、鴨母坑、以及火劫尾坑流入大漢溪。而這也就是三坑地名的由來。

三坑老街(12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龍潭聖蹟亭

中文字一向是世界公認的複雜難學,而這樣的語言及文字,相傳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共主:皇帝身旁的史官,倉頡所造的。據說當時發明文字時,還有人聽到鬼神哭泣,因為擔心人類一旦有了文字,就會變得陰險狡詐。(個人覺得人類本來就陰險,跟文字沒有關係XD)而由於這樣的傳說,因此中國文化當中,對於有書寫文字的紙類非常珍惜,珍惜到特別為他蓋了一個垃圾桶,也就是聖蹟亭(或稱為惜字亭)

而這次介紹的聖蹟亭,是全台灣面積最大,規劃最完整的聖蹟亭。一般的聖蹟亭頂多就一個亭子,裡面是焚化紙類的焚化爐。而這個位於龍潭的聖蹟亭,還有自己的庭院。也因此,這個聖蹟亭被列為市定的古蹟,也被列為龍潭十景當中的一景。

龍潭聖蹟亭(2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櫻花步道

自從到了龍潭,就一直很想去朝聖傳說中的龍潭十景。其中位於石門大圳的櫻言花語,更是季節限定。然而,石門大圳範圍之廣,要找個櫻花步道真的跟大海撈針一樣。因此,當在大平紅橋看到櫻花步道的指示牌時,真是欣喜若狂。想不到,走到沿著指示牌走到底後才發現被私人土地的鐵絲網擋住,真是空歡喜一場。

不過,也因為這樣讓我知道了櫻花步道的確切位置。在從大平村往三坑的台三乙線上,在7-11的叉路走左邊那條,向前約三百公尺處的路口向左轉,就會看到石門大圳的渠道以及種滿渠道兩側的櫻花樹。

櫻花步道(1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次要介紹的,是一家位於中壢的輕食店,叫做陽台terrace一號店。這家店不大,也沒有醒目搶眼的招牌,只有遮陽的帆布秀氣的寫了店名。雖然位於三角窗,若一不注意很容易就忽略了原來這裡還有一家小店。

陽台terrace一號店(1).JPG

走近一看,店面的確不大,然而木製的拉門,搭配上上方黑板可愛的塗鴉菜單,反而有種鄰家女孩般的清新可愛感。塗鴉菜單上介紹了各種飲料,包括各式果汁,美式咖啡,拿鐵,oreo奶昔,以及台灣的驕傲,珍珠奶茶。

陽台terrace一號店(6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龍潭大池及南天宮

在桃園龍潭的龍潭大池之中,有一個自然浮出的小島。島上四周被清澈的湖水所環繞,風景絕佳且阻隔於塵世之外。因此當地人士在這座小島上蓋了一座廟宇。廟在1972年落成,共分成三層 。一樓主要祭祀關聖帝君,左側是文昌帝君和至聖先師,右側是觀音菩薩,王母娘娘和地母娘娘。二樓主要祭祀觀音菩薩,左側是文殊師利菩薩,右側是普賢菩薩。三樓主要供奉玉皇大帝,左側是三寶佛祖,右側是三官大帝。在湖中,建造了一座與外界相連的九曲橋,稱作忠義橋,以彰顯關聖帝君忠肝義膽的精神。

南天宮(6).JPG

由於這座廟宇座落於湖中小島,沐浴於晨曦中時,彷彿身處於天界的南天門(註一),因此被稱作南天宮。而到了夜晚,湖面粼粼的波光倒映著皎潔的月色與南天宮,又是另一番美景。也因此,龍潭大池與南天宮也被列於龍潭十景(註二)當中的「南天映月」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大平紅橋

在桃園龍潭區內,有一條美麗的河川,叫做打鐵坑溪。這條打鐵坑溪發源自龍潭區的石門山,流到打鐵坑,然後再往東北方,流過大坪村,三坑子,最後流入大漢溪。而這次要介紹的景點,就是越過這條打鐵坑溪的橋,大平橋。

大平紅橋(7).JPG

大平紅橋(1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大溪橋

「懸崖之半,有鐵線長橋,凌跨於兩岸之間夕陽斜照到碧水之上,一抹長虹橫臥於煙波之中,淳淳然欲動之概,是謂飛橋臥波。」 -----崁津吟社,大溪八景

大溪橋(8).JPG

以上這段文字,是日治時期,由大溪仕紳組成的「崁津吟社」,對於大溪鐵線橋的描繪。大嵙崁溪(今大漢溪)從新竹尖石鄉的源頭,一路經桃園復興區、龍潭區,多有改道。在流經了大溪區時,把大西區攔腰分隔成河東與河西兩塊台地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次要介紹的是一家很特別的咖啡廳,叫做閱讀柒年。位於小巷弄間的閱讀柒年,乍看之下和一般的咖啡店沒甚麼兩樣,但仔細一看,門口有鞋櫃?是的,進入這家咖啡店是需要脫鞋的。老闆每天開店前都還會用心的打掃過地板,就是為了要讓脫鞋進來的客人能夠更加舒適。

閱讀柒年(1).JPG

走進咖啡店,迎來的是寬闊舒適的空間,櫃檯前方有吧台椅,可坐多人的小木方桌,落地窗前的單人座位,以及雙人座位。椅子看起來就很舒適,搭配上木頭地板,讓人一坐下就有放鬆的感覺。

閱讀柒年(4).JPG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老街

大溪老街,目前多指和平路以及中山路兩條老街。說到大溪老街的發展,其實和赫赫有名的板橋林家有關。在清朝嘉慶年間,來自漳州的林本源家族從新莊舉家遷移到大溪,並且蓋了一座有城牆的大宅子,叫做通議第。為了裝潢,大量招攬來自中國木工,也帶動了大溪木工產業的發展。除此之外,通議第南北東個有一個門,門外的街道也越來越繁華。這也就是現在的和平路(下街) 、中央路(上街)、中山路(新南街)。

清朝光緒時期,劉銘傳來台灣建設,致力於發展樟腦以及茶。大溪作為茶葉以及的產地,又瀕臨大漢溪,有大科崁港口可輸出入貨物,一時之間眾商雲集,設立許多商行和洋行。由於和平路直通港口,因此成為大溪最熱鬧的一條街。

後來到了日治時期,實施街區改正。以當時最熱鬧的和平路為重點區域。和平路原本的傳統街屋改建成一棟棟巴洛克風情的洋樓。又因為當時陳旺來,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裝飾廟宇的剪黏以及交趾燒用於裝飾洋樓,引起許多人效法,造就了大溪老街現今充滿異國風情及裝飾的建築風格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落羽松大道

在桃園大溪,除了遠近馳名的大溪老街之外,還有另一個祕密景點。從員樹林沿著台三乙線向南,在有著台灣菸酒的轉角轉入巷子裡,可以發現兩排沿著路筆直生長的落羽松。這就是這次要介紹的景點:落羽松大道。

落羽松大道(1).JPG

落羽松其實主要生長在美洲。它的樹幹筆直延伸向天際,可達30-50公尺高。雖然不知道一開始怎麼會種下這兩排落羽松,然而,現今他已然長成兩排高聳的大樹,整排的落羽松,讓人感覺彷彿置身國外一般。

文章標籤

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